现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始流行混合研究方法,想问问在一个大研究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如何互补?比如,能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用典型个案去深入挖掘吗?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0-8-10 12:05

内容分析应用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8-10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几个答复,来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930494/answer/441624112

这是个相当好的问题。
一个优秀且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应当同时兼具 质化 和 量化 两种研究方法。
原因是:质化研究看机理;量化研究看趋势。解释一下这句话:一般来说,通过大样本统计得出的研究结果,贴近事实真相的几率更大,但也很可能因为超乎人们的日常见解,使得研究结果让人很难接受;这时如果辅以相应的 质化研究,人们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举个俗例说明一下:

比如散户炒股这件事,通过大样本统计(量化研究),结果很有可能是:看K线图或者跟专家学习基本面啥的,其实没啥用,因为通过统计发现:股市涨跌,约等于是个随机的事儿,对于中小散户来说,全看运气好坏。但是,中小散户显然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毕竟他们被各路股票专家以及“内部消息”提供机构洗脑已久。这时候,为了让人们接受你的量化研究结果,你就可以设计并安排一个 质化研究,比如使用很常见的“田野法”:你可以选择跟踪两组人一段时间:一组是几位股市庄家机构操盘人员,在田野期间详细观察他们的日常操盘基本套路(约等于 与中小散户博弈的日常之法),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出现有影响力的外部信息时,专业操盘人员的应对之法(约等于 与中小散户博弈的突发之法),并且随时记录他们的操盘收益;第二组是几位中小散户,同样对应观察他们的操作与收益。完成两组田野观察后,写成对比调查报告(田野报告通常都很像纪实小说),发人深省又真实可信。于是在量化和质化双双配合之下,你的研究结果得以深入人心。




举报 使用道具
内容分析应用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8-10 09: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界争议极大的一个问题,定性定量两边都各有立场依据,以致其不光停留在方法论层次,背后还牵扯到学科本土化的根本问题。
就目前而言,定性和定量研究并不是没有可能相互参照合作,但尚且难以真正统一在一个研究当中。因为二者的方法论在根本路径和基本假设上就有所不同,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和社会实体论为出发点,定性研究则基于诠释主义和现象学的传统——在大规模定量研究中进行的个案分析本质上仍属于实证路径,同样需要用结构式的一般工具将研究对象分拆成若干数据点,并纳入到计算当中。
较为可行的方法反而是定性研究的探索在前,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在后。一个好的定性研究并不在于展现“千村万户”的所谓特殊性(或伪装的典型性),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研究对象。毋宁说个案研究的灵魂在于经验中尽量丰富的可能性,并为数据分析提供一定的思路。在这个意义上,定量研究只有建立在定性研究或抽象理论的基础上,才可能探讨有意义的真问题,否则就只能沦为纯粹的数字游戏。
当然,定性研究也决不可能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理解,而要借助大规模的数据来求证假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了。

举报 使用道具
Fuller 管理员 发表于 2020-8-10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质性分析的对比,可以参看这个讨论:https://www.gooseeker.com/doc/thread-17940-1-1.html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精彩推荐

  • Gephi社会网络分析-马蜂窝游记文本分词并同
  • Gephi社会网络分析-基于马蜂窝游记文本以词
  • 知乎话题文本根据词语间距筛选后生成共词矩
  • 马蜂窝游记文本分词后以词语间距为筛选条件
  • 学习使用apriori算法挖掘关联关系

热门用户

GMT+8, 2024-3-29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