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分析法就会遇到“抽样”,那么怎么抽样?我估计每本书和每个指导材料都会有不同的说法,当然这里面一定含有大家所公认的好的实践指导。 网络上一篇文章先把内容分析分成两类,而每一类又有不同的抽样方法: 量化内容分析要求尽量使用随机抽样,而质化内容分析则对样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采用理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时候居多。 下面我们只讨论量化内容分析,按照上面的说法,应该尽量采用随机抽样。 1,为什么要抽样 主要是从经济性方面进行考虑,对文档总体进行分析的话,量太大,不够经济。 2,抽样的基本出发点 我认为,要做好抽样,那要基于一个基本出发点:先把抽样总体定义出来。如果对抽样总体都没有定义清楚,也无从讨论抽样是否合理了。基于抽样的研究必须避免得出有偏或者错误的结论。 3,有哪些抽样总体 《内容分析法导论》列举了三类抽样总体:
这本书举了一个例子:研究美国报纸社论观点,那么,可以抽取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e)。如果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和频次等情况下,社论观点有所不同,那么应该把抽样总体划分成多个子总体,采用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通过合理的抽样设计,针对传媒来源这个总体得到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 还可以进一步缩减文档数量,则要针对“文档”这个抽样总体,抽取有代表性的文档,分别考虑文档产生的不同背景,可能要考虑的因素有:
考虑这些因素后,《内容分析法导论》举了一个抽样设计的例子: 在所要研究的24个月内,每月随机选择一周,这些周内所有非节假日的每份报纸的第一篇社论。 如果文档很长,对于整个文档这个总体来说,可以抽取某些段落。 关于抽样类型,这篇知乎回答列举的3类抽样基本上对应上述3类抽样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