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分歧的解决
如果正式信度检验的结果只用于信度检验而不计入最后数据,就不涉及分歧的解决问题。
但是,在内容分析研究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编码者同时对所有的样本进行编码,比较一致率,信度检验的编码结果同时是最后的数据结果。如果出现分歧怎么办?以哪一位编码者的结果为准?显然信度的编码结果不能提供标准或参考。因为所有的信度检验都只能检验到不一致,却不能确定谁的答案正确或者更准确。
解决分歧的方法主要是编码者通过讨论协商解决。美国政治传播学教授贝努瓦在其对大选言论的多篇分析中都使用了此种信度检验和处理方法,并做出了有说服力的解释。贝努瓦认为这样做可以克服一般信度检验无法克服的弊病,即只能发现不同,却无法发现为什么不同。
如果通过协商仍然存在分歧该如何处理?
有几种做法可以参考,一是 采取随机分派的办法。比如,两个编码者共有10处不同,那就随机各取5个。这样,偏见有可能相互抵消,对最终的数据影响不大。另外则可通过独立第三方对有争议的样本进行编码,然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
然而,克里佩多夫对这样的处理持保留态度。他认为,之所以检验信度,是为了内容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这样通过讨论协商、随机各半或者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有悖可重复的原则,掩盖了实际存在的不一致率。 克里佩多夫的见解有一定道理。 所以,一个折中的办法是,为了数据处理可以采取协商等办法,但是,写入报告的应该是协商一致前的信度检验结果。
|
|
共 4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0-9-1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