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实践·重塑:中国“青椒”博士流向西部高校的认知逻辑 ...

2021-10-28 10:50| 发布者: Fuller| 查看: 3211| 评论: 0

摘要: “青椒”博士在不同场域环境中如何规划、实践、重塑其流动个体的职业、生活等不同的资本要素?这篇微信公众号“质化研究”上的文章《规划·实践·重塑:中国“青椒”博士流向西部高校的认知逻辑》,以东部 “双一流 ...

“青椒”博士在不同场域环境中如何规划、实践、重塑其流动个体的职业、生活等不同的资本要素?这篇微信公众号“质化研究”上的文章《规划·实践·重塑:中国“青椒”博士流向西部高校的认知逻辑》,以东部 “双一流”高校毕业流向西部高校的 “青椒”博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质性研究,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1,范文简介

标题: 规划·实践·重塑:中国“青椒”博士流向西部高校的认知逻辑

作者: 赵梦雷

关键词:西部高校;人才流动;“青椒”博士;认知逻辑;

来源:微信公众号质化研究

摘要

文章基于我国东部“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向西部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法,探究他们在步入职场前、职场中以及未来职业愿景的不同场域下,如何规划、实践、重塑其流动个体的职业、生活等不同的认知逻辑。研究发现,“青椒”博士在入职前的职业规划会受到人才政策因素和个体内在资本的双重影响;在步入职场实践中,由于面临种种困境,会使其流向嵌入较多不稳定性;但也会使其在未来职场重塑中,寻找困境的解决方法,以实现流动再生产的张力。鉴于此,文章从西部高校人才治理角度提出有关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建议。 

2,本研究范例主要研究方法、相关知识点和工具

2.1 研究对象

本范文以我国东部 “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博士生流向西部高校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毕业不超过4年的9名 “青椒”博士,见表1。这些 “青椒”出生地遍及全国,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都在东部发达城市,属于 “双一流”高校,以北京、江苏居多,平均年龄为31岁左右,现都在西部高校任教。尽管他们有的已顺利评上副高职称,但其学术资本、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等还需不断积累,因而本文也将其纳入 “青椒”博士谱系中。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法,利用电话、网络视频等进行非结构性访谈。由于他们在访谈中言说的信息较多,笔者在征求他们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然后整理成文字,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加工,以充分考察其流向西部高校的认知逻辑。

为了明晰 “青椒”在不同类型西部高校所遇困境,深入探究其如何调适自我认知逻辑,本文将不同 “青椒”的访谈内容以姓名代码与访谈时间相结合形式呈现,如ZLY20200312。

在GooSeeker社区我们有关于质性研究的讨论和案例分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

1. 质性分析扎根理论三阶段编码的研究案例汇总

2. 基于建构扎根理论的旅游“好玩”评价过程建构

3,本范文研究结论

“青椒”博士流向西部高校是一个双向抉择的过程,也是流动个体进行自我调适、形塑的过程。每一个体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中呈现出一系列心理观念、思维逻辑、行为取向等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其对不同场域的规划、实践和重塑,展现出人才在不同场域环境中的认知逻辑,如下图所示:

4,本范文提出的建议

从我国东部一流大学毕业后的博士生选择西部大学作为未来职业规划的起点,体现其建设西部、奉献西部的人生理想。然而,很多在西部高校工作的人才,在历经工作一段时间后仍有大部分 “青椒”选择离开[4]。由此,基于其 “青椒”博士认知逻辑的特点,提出西部高校人才治理建议。

(1) 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人才引进政策。

(2) 构建良好的青年人才服务氛围。

(3) 加强对青年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

(4) 调整所引进青年人才的流动结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GMT+8, 2024-11-24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