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键词寻找快捷采集工具:
热门: 微博天猫京东知乎豆瓣
1. GooSeeker软件是高校师生撰写论文的大数据处理助手,也部署在多地智慧城市中,请合法下载使用。
2. 快捷采集工具只采集互联网公开数据,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info@gooseeker.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3. 为避免对对方网站造成负载压力,采集工具已限定采集速度并核对网站访问协议,禁止破解软件的设定。
社交>豆瓣>豆瓣_读书书评详情和评论

temp_豆瓣_读书书评详情和评论_规则_1_list(以下为示例数据)

书评标题 书评作者 书评 评分 书评发布时间 书评提示 书评内容 书评有用数 书评没用数 书评转发数 评论用户 评论时间 评论内容
《Me Before You》:该如何尊重一个生命
cinderella
Me Before You
allstar50 main-title-rating
2015-04-14 11:34:1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Me Before You》是完整读完的第三本英文小说,当然是在借助kindle的词典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在读完之后的两个月里,但凡遇到同事、朋友、学生、同学聊起书,一定会推荐的一本。突然变得这样忍不住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所以,可以谈谈它。这是一本爱情小说,高富帅和矮穷矬女孩之间。很像一部又一部大同小异的韩剧,而且是读开头部分就能想到故事大概的那种。有一个姑娘,平平常常,在英国某旅游小城的咖啡店帮工,每月挣不了多少钱,但在经济衰退大潮中,爸爸面临下岗,妹妹大学没读完就在家养孩子,所以,这份工作很重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所以,她什么都不想,完全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就喜欢在店里单纯地忙碌,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咖啡店突然关门,女孩突然失业。一边是家人因她失业而陡然紧张的经济状况,一边是整天忙于推销、运动以及各种夸夸其谈的、多少有点不靠谱的男朋友,无奈和无聊中,生活竟然开始了新的一页。在求职中心,面对各种杂乱的就业机会、进行各种尝试后,她找到一份伺候人的工作——陪伴和帮助一位身体残疾者。“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做那些!”可是,你别无选择,否则小说就没法继续了。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一种矛盾的推动,顺风顺水何来情节?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能想到她将要陪伴的那个残疾人一定就是小说男主角。果然。事实是,那个高富帅果然富和帅,但不高,因为他完全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严重瘫痪,只有脖子以上可以动,手指可以轻微弯曲。两年前,他因意外事故脊柱受损,才致残如此严重。在此以前,他是金融精英,在小城一座城堡里长大,英俊潇洒,完美的钻石王老五。他从生活的顶峰跌落到低谷,两年中多次尝试各种自杀,所以,她被他的母亲聘用,以照顾他生活为名,实则看护、防止他自杀。接下来的情节和读者能想象的基本一致。一开始两人自然是矛盾重重、磕磕碰碰,直到最后互有好感,心生爱慕。这时候对女孩来说,做这份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高薪,而是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而这时候,男孩的心愿是——猜,是什么?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努力活下去?错。大团圆的结局总是能讨好读者,却不见得引人深思。他最终,还是选择死亡。因为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利不让自己的生命那样无奈痛苦地活在轮椅上,他选择像样地死亡,而不是不像样的活着。因为没人有权利让他那样活着,就算他已经很爱她,她也没有那种权利。在父母的万般不舍和她的愤怒不解中,他还是决定安静离去。不过,和女孩的六个月接触中,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不再是在小城里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就好,而是想要走出去看看,让自己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更大自由。他用遗产留给女孩不少财富,不是为了让她从此有钱,而是希望她可以不必为了家人、男友而活_换一种活法,独立,自由,自我。等于说,他把自己原来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对生活意义和质量的期待,留给了她。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改变了另一个生命的深度、广度和可能的未来。小说结尾处,她坐在巴黎一家他曾经极为赞赏的咖啡店外,过着他的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让我觉得喜欢的,并不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框架。更多是它传递出的一种对“活”的思考。在汉语语境里非常经典的余华小说《活着》,表达出一种无论无何都要活下去的人生哲理。而在这部小说里,好像正好相反,男主角最终选择了“不活”,而在“不活”之前,改变了他人的“活”的状态。不同的选择,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反映出一种观念的差别。对于我们深爱着又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无论是爱人、亲人还是友人,我们必然会做的一定是激励、鼓励甚至刺激他或者祈求他勇敢地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战胜困难、战胜苦难、战胜一切不管是什么只要阻碍了他生活的东西。但真实的生活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你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的。“你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这样的励志常用语,说着和听着都很解气、很豪气,但事实上,我们确实面对不止一个敌人。或者说,那个叫做“自己”的敌人,有时候真的非常强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依然还是没有战胜他。这时候,在继续鼓励之外,对于最爱之人,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尊重。能理解最好,不能就尊重他的选择。作为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我常在晚上睡觉前忍不住气急败坏一场,无非是因为他磨蹭喝奶、磨蹭脱衣服、磨蹭讲睡前故事、磨蹭睡觉。我心里当然明白,一个四岁孩子,他只是想玩而已,只是每天都不舍得和美好的一天告别而已,而这正是因为他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很有趣。我其实没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九点上床。为什么要九点上床呢,明明睡觉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曾这样问过——孩子往往能说出真理一般的童言童语——“妈妈我不困啊,我还想玩积木,为什么让我睡觉?”他说的多么有道理!可我还是装作真理完全在自己这边的样子大声说,“因为明天要上学!睡晚了又起不来!”他问了我A,“不困为什么要睡觉”,我说的是B,“明天要上学”。我答非所问,是多么不讲道理。而且我以气急败坏的语气语调怒吼,用音量和音色伪装自己很有道理。小说里,他的父亲母亲,他开始喜欢的这个女孩,每个人都在给他一种无形的情感性的压迫——你为什么不能为我们活着,哪怕忍受千辛万苦?因为我们爱你!如果没有你,我们很痛苦、我们活不下去!可是,爱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战不不胜的理由。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他愿意,当然有权选择哪怕痛死、种种不堪,也要为了爱的人而活;然而,如果他不愿意,谁又有权利让他选择为别人而活?人世间有很多伟大的亲情、爱情奇迹,展现出人们如何为了家人、亲人而受苦受难地活,这样的人和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敬佩,但——那必须是他们自我的选择,否则,谁又有权利以爱的名义,让他人为了自己而受苦受难地活?所以,爱,不管是什么理由和形式,都没有权利成为别人的生命枷锁,无论它有多温柔甜蜜。这其实是我喜欢这部小说最核心的原因吧——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常识,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任何他人有权决定他人的生命。哪怕是父母对子女、爱人对爱人。从这么大的生死话题里出来,还可以补充的是,小说的叙述语言干净、清爽,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关于女主角的感受方面,尤其出色。这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一名女性。好吧,谈到作者,她叫jojo moyes,英国人,从记者跨到小说家。这是她第九部作品,刚完成时她曾想到这种涉及辅助死亡的题材太敏感,也许没什么出版社愿意出。没想到,作品在英国甫一出版就立刻被读者关注,一直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缔造前所未有的畅销奇迹。英国最大的读书俱乐部理查德•茱蒂给了它热情推荐,英国亚马逊读者给予其压倒般的全五星好评。不过,我不是因为提前知道它畅销才买来读的,相反,仅仅是因为购买时它价格较低。读完觉得好再去搜作者、作品信息,惊讶地发现——我随手找到的一本书,竟然好评度那么高。如果这么长的评论文字,你也已经读到了这里,说明你多少被我以上所说打动了一些,是吗?可是,有没有转念一想,全英文呢,算了,不敢碰?那么,好消息放在最后——已经有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它,用的书名是《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吧,对这个中文名不太满意,吼吼),可以买来一读。而且,汉译版价格可比原版优惠多啦!不过,作为没看汉译版本的人,就不对翻译质量打包票啦。
有用 148
没用 12
7
白水三间堂
2021-05-04 16:01:12
中文版也翻译得很优美,我看完了中德两个版本,很喜欢你说的对生命的态度!喜马拉雅也有有声书,读得非常不错,经常配合着听来读德语版
《Me Before You》:该如何尊重一个生命
cinderella
Me Before You
allstar50 main-title-rating
2015-04-14 11:34:1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Me Before You》是完整读完的第三本英文小说,当然是在借助kindle的词典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在读完之后的两个月里,但凡遇到同事、朋友、学生、同学聊起书,一定会推荐的一本。突然变得这样忍不住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所以,可以谈谈它。这是一本爱情小说,高富帅和矮穷矬女孩之间。很像一部又一部大同小异的韩剧,而且是读开头部分就能想到故事大概的那种。有一个姑娘,平平常常,在英国某旅游小城的咖啡店帮工,每月挣不了多少钱,但在经济衰退大潮中,爸爸面临下岗,妹妹大学没读完就在家养孩子,所以,这份工作很重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所以,她什么都不想,完全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就喜欢在店里单纯地忙碌,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咖啡店突然关门,女孩突然失业。一边是家人因她失业而陡然紧张的经济状况,一边是整天忙于推销、运动以及各种夸夸其谈的、多少有点不靠谱的男朋友,无奈和无聊中,生活竟然开始了新的一页。在求职中心,面对各种杂乱的就业机会、进行各种尝试后,她找到一份伺候人的工作——陪伴和帮助一位身体残疾者。“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做那些!”可是,你别无选择,否则小说就没法继续了。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一种矛盾的推动,顺风顺水何来情节?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能想到她将要陪伴的那个残疾人一定就是小说男主角。果然。事实是,那个高富帅果然富和帅,但不高,因为他完全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严重瘫痪,只有脖子以上可以动,手指可以轻微弯曲。两年前,他因意外事故脊柱受损,才致残如此严重。在此以前,他是金融精英,在小城一座城堡里长大,英俊潇洒,完美的钻石王老五。他从生活的顶峰跌落到低谷,两年中多次尝试各种自杀,所以,她被他的母亲聘用,以照顾他生活为名,实则看护、防止他自杀。接下来的情节和读者能想象的基本一致。一开始两人自然是矛盾重重、磕磕碰碰,直到最后互有好感,心生爱慕。这时候对女孩来说,做这份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高薪,而是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而这时候,男孩的心愿是——猜,是什么?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努力活下去?错。大团圆的结局总是能讨好读者,却不见得引人深思。他最终,还是选择死亡。因为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利不让自己的生命那样无奈痛苦地活在轮椅上,他选择像样地死亡,而不是不像样的活着。因为没人有权利让他那样活着,就算他已经很爱她,她也没有那种权利。在父母的万般不舍和她的愤怒不解中,他还是决定安静离去。不过,和女孩的六个月接触中,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不再是在小城里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就好,而是想要走出去看看,让自己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更大自由。他用遗产留给女孩不少财富,不是为了让她从此有钱,而是希望她可以不必为了家人、男友而活_换一种活法,独立,自由,自我。等于说,他把自己原来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对生活意义和质量的期待,留给了她。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改变了另一个生命的深度、广度和可能的未来。小说结尾处,她坐在巴黎一家他曾经极为赞赏的咖啡店外,过着他的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让我觉得喜欢的,并不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框架。更多是它传递出的一种对“活”的思考。在汉语语境里非常经典的余华小说《活着》,表达出一种无论无何都要活下去的人生哲理。而在这部小说里,好像正好相反,男主角最终选择了“不活”,而在“不活”之前,改变了他人的“活”的状态。不同的选择,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反映出一种观念的差别。对于我们深爱着又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无论是爱人、亲人还是友人,我们必然会做的一定是激励、鼓励甚至刺激他或者祈求他勇敢地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战胜困难、战胜苦难、战胜一切不管是什么只要阻碍了他生活的东西。但真实的生活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你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的。“你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这样的励志常用语,说着和听着都很解气、很豪气,但事实上,我们确实面对不止一个敌人。或者说,那个叫做“自己”的敌人,有时候真的非常强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依然还是没有战胜他。这时候,在继续鼓励之外,对于最爱之人,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尊重。能理解最好,不能就尊重他的选择。作为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我常在晚上睡觉前忍不住气急败坏一场,无非是因为他磨蹭喝奶、磨蹭脱衣服、磨蹭讲睡前故事、磨蹭睡觉。我心里当然明白,一个四岁孩子,他只是想玩而已,只是每天都不舍得和美好的一天告别而已,而这正是因为他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很有趣。我其实没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九点上床。为什么要九点上床呢,明明睡觉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曾这样问过——孩子往往能说出真理一般的童言童语——“妈妈我不困啊,我还想玩积木,为什么让我睡觉?”他说的多么有道理!可我还是装作真理完全在自己这边的样子大声说,“因为明天要上学!睡晚了又起不来!”他问了我A,“不困为什么要睡觉”,我说的是B,“明天要上学”。我答非所问,是多么不讲道理。而且我以气急败坏的语气语调怒吼,用音量和音色伪装自己很有道理。小说里,他的父亲母亲,他开始喜欢的这个女孩,每个人都在给他一种无形的情感性的压迫——你为什么不能为我们活着,哪怕忍受千辛万苦?因为我们爱你!如果没有你,我们很痛苦、我们活不下去!可是,爱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战不不胜的理由。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他愿意,当然有权选择哪怕痛死、种种不堪,也要为了爱的人而活;然而,如果他不愿意,谁又有权利让他选择为别人而活?人世间有很多伟大的亲情、爱情奇迹,展现出人们如何为了家人、亲人而受苦受难地活,这样的人和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敬佩,但——那必须是他们自我的选择,否则,谁又有权利以爱的名义,让他人为了自己而受苦受难地活?所以,爱,不管是什么理由和形式,都没有权利成为别人的生命枷锁,无论它有多温柔甜蜜。这其实是我喜欢这部小说最核心的原因吧——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常识,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任何他人有权决定他人的生命。哪怕是父母对子女、爱人对爱人。从这么大的生死话题里出来,还可以补充的是,小说的叙述语言干净、清爽,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关于女主角的感受方面,尤其出色。这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一名女性。好吧,谈到作者,她叫jojo moyes,英国人,从记者跨到小说家。这是她第九部作品,刚完成时她曾想到这种涉及辅助死亡的题材太敏感,也许没什么出版社愿意出。没想到,作品在英国甫一出版就立刻被读者关注,一直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缔造前所未有的畅销奇迹。英国最大的读书俱乐部理查德•茱蒂给了它热情推荐,英国亚马逊读者给予其压倒般的全五星好评。不过,我不是因为提前知道它畅销才买来读的,相反,仅仅是因为购买时它价格较低。读完觉得好再去搜作者、作品信息,惊讶地发现——我随手找到的一本书,竟然好评度那么高。如果这么长的评论文字,你也已经读到了这里,说明你多少被我以上所说打动了一些,是吗?可是,有没有转念一想,全英文呢,算了,不敢碰?那么,好消息放在最后——已经有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它,用的书名是《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吧,对这个中文名不太满意,吼吼),可以买来一读。而且,汉译版价格可比原版优惠多啦!不过,作为没看汉译版本的人,就不对翻译质量打包票啦。
有用 148
没用 12
7
(*^ω^*)
2020-12-30 22:40:55
很难得看完了这么长的评论,更难得我还写了回复。写得特别棒,没看小说,我的鼻头都一酸。搜这个小说的目的在读英文原著前看看内容是可读否。赞一下,希望你能有下一个这么长的评论。
《Me Before You》:该如何尊重一个生命
cinderella
Me Before You
allstar50 main-title-rating
2015-04-14 11:34:1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Me Before You》是完整读完的第三本英文小说,当然是在借助kindle的词典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在读完之后的两个月里,但凡遇到同事、朋友、学生、同学聊起书,一定会推荐的一本。突然变得这样忍不住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所以,可以谈谈它。这是一本爱情小说,高富帅和矮穷矬女孩之间。很像一部又一部大同小异的韩剧,而且是读开头部分就能想到故事大概的那种。有一个姑娘,平平常常,在英国某旅游小城的咖啡店帮工,每月挣不了多少钱,但在经济衰退大潮中,爸爸面临下岗,妹妹大学没读完就在家养孩子,所以,这份工作很重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所以,她什么都不想,完全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就喜欢在店里单纯地忙碌,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咖啡店突然关门,女孩突然失业。一边是家人因她失业而陡然紧张的经济状况,一边是整天忙于推销、运动以及各种夸夸其谈的、多少有点不靠谱的男朋友,无奈和无聊中,生活竟然开始了新的一页。在求职中心,面对各种杂乱的就业机会、进行各种尝试后,她找到一份伺候人的工作——陪伴和帮助一位身体残疾者。“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做那些!”可是,你别无选择,否则小说就没法继续了。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一种矛盾的推动,顺风顺水何来情节?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能想到她将要陪伴的那个残疾人一定就是小说男主角。果然。事实是,那个高富帅果然富和帅,但不高,因为他完全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严重瘫痪,只有脖子以上可以动,手指可以轻微弯曲。两年前,他因意外事故脊柱受损,才致残如此严重。在此以前,他是金融精英,在小城一座城堡里长大,英俊潇洒,完美的钻石王老五。他从生活的顶峰跌落到低谷,两年中多次尝试各种自杀,所以,她被他的母亲聘用,以照顾他生活为名,实则看护、防止他自杀。接下来的情节和读者能想象的基本一致。一开始两人自然是矛盾重重、磕磕碰碰,直到最后互有好感,心生爱慕。这时候对女孩来说,做这份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高薪,而是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而这时候,男孩的心愿是——猜,是什么?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努力活下去?错。大团圆的结局总是能讨好读者,却不见得引人深思。他最终,还是选择死亡。因为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利不让自己的生命那样无奈痛苦地活在轮椅上,他选择像样地死亡,而不是不像样的活着。因为没人有权利让他那样活着,就算他已经很爱她,她也没有那种权利。在父母的万般不舍和她的愤怒不解中,他还是决定安静离去。不过,和女孩的六个月接触中,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不再是在小城里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就好,而是想要走出去看看,让自己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更大自由。他用遗产留给女孩不少财富,不是为了让她从此有钱,而是希望她可以不必为了家人、男友而活_换一种活法,独立,自由,自我。等于说,他把自己原来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对生活意义和质量的期待,留给了她。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改变了另一个生命的深度、广度和可能的未来。小说结尾处,她坐在巴黎一家他曾经极为赞赏的咖啡店外,过着他的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让我觉得喜欢的,并不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框架。更多是它传递出的一种对“活”的思考。在汉语语境里非常经典的余华小说《活着》,表达出一种无论无何都要活下去的人生哲理。而在这部小说里,好像正好相反,男主角最终选择了“不活”,而在“不活”之前,改变了他人的“活”的状态。不同的选择,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反映出一种观念的差别。对于我们深爱着又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无论是爱人、亲人还是友人,我们必然会做的一定是激励、鼓励甚至刺激他或者祈求他勇敢地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战胜困难、战胜苦难、战胜一切不管是什么只要阻碍了他生活的东西。但真实的生活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你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的。“你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这样的励志常用语,说着和听着都很解气、很豪气,但事实上,我们确实面对不止一个敌人。或者说,那个叫做“自己”的敌人,有时候真的非常强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依然还是没有战胜他。这时候,在继续鼓励之外,对于最爱之人,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尊重。能理解最好,不能就尊重他的选择。作为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我常在晚上睡觉前忍不住气急败坏一场,无非是因为他磨蹭喝奶、磨蹭脱衣服、磨蹭讲睡前故事、磨蹭睡觉。我心里当然明白,一个四岁孩子,他只是想玩而已,只是每天都不舍得和美好的一天告别而已,而这正是因为他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很有趣。我其实没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九点上床。为什么要九点上床呢,明明睡觉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曾这样问过——孩子往往能说出真理一般的童言童语——“妈妈我不困啊,我还想玩积木,为什么让我睡觉?”他说的多么有道理!可我还是装作真理完全在自己这边的样子大声说,“因为明天要上学!睡晚了又起不来!”他问了我A,“不困为什么要睡觉”,我说的是B,“明天要上学”。我答非所问,是多么不讲道理。而且我以气急败坏的语气语调怒吼,用音量和音色伪装自己很有道理。小说里,他的父亲母亲,他开始喜欢的这个女孩,每个人都在给他一种无形的情感性的压迫——你为什么不能为我们活着,哪怕忍受千辛万苦?因为我们爱你!如果没有你,我们很痛苦、我们活不下去!可是,爱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战不不胜的理由。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他愿意,当然有权选择哪怕痛死、种种不堪,也要为了爱的人而活;然而,如果他不愿意,谁又有权利让他选择为别人而活?人世间有很多伟大的亲情、爱情奇迹,展现出人们如何为了家人、亲人而受苦受难地活,这样的人和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敬佩,但——那必须是他们自我的选择,否则,谁又有权利以爱的名义,让他人为了自己而受苦受难地活?所以,爱,不管是什么理由和形式,都没有权利成为别人的生命枷锁,无论它有多温柔甜蜜。这其实是我喜欢这部小说最核心的原因吧——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常识,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任何他人有权决定他人的生命。哪怕是父母对子女、爱人对爱人。从这么大的生死话题里出来,还可以补充的是,小说的叙述语言干净、清爽,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关于女主角的感受方面,尤其出色。这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一名女性。好吧,谈到作者,她叫jojo moyes,英国人,从记者跨到小说家。这是她第九部作品,刚完成时她曾想到这种涉及辅助死亡的题材太敏感,也许没什么出版社愿意出。没想到,作品在英国甫一出版就立刻被读者关注,一直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缔造前所未有的畅销奇迹。英国最大的读书俱乐部理查德•茱蒂给了它热情推荐,英国亚马逊读者给予其压倒般的全五星好评。不过,我不是因为提前知道它畅销才买来读的,相反,仅仅是因为购买时它价格较低。读完觉得好再去搜作者、作品信息,惊讶地发现——我随手找到的一本书,竟然好评度那么高。如果这么长的评论文字,你也已经读到了这里,说明你多少被我以上所说打动了一些,是吗?可是,有没有转念一想,全英文呢,算了,不敢碰?那么,好消息放在最后——已经有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它,用的书名是《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吧,对这个中文名不太满意,吼吼),可以买来一读。而且,汉译版价格可比原版优惠多啦!不过,作为没看汉译版本的人,就不对翻译质量打包票啦。
有用 148
没用 12
7
Vivi Fung
2019-06-18 22:08:53
今日刚看完,然后搜了影评,你写得好感动。我正在迷茫期,我想我应该能从这电影中得到些启发,生命是一场冒险,应该勇敢走属于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
《Me Before You》:该如何尊重一个生命
cinderella
Me Before You
allstar50 main-title-rating
2015-04-14 11:34:1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Me Before You》是完整读完的第三本英文小说,当然是在借助kindle的词典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在读完之后的两个月里,但凡遇到同事、朋友、学生、同学聊起书,一定会推荐的一本。突然变得这样忍不住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所以,可以谈谈它。这是一本爱情小说,高富帅和矮穷矬女孩之间。很像一部又一部大同小异的韩剧,而且是读开头部分就能想到故事大概的那种。有一个姑娘,平平常常,在英国某旅游小城的咖啡店帮工,每月挣不了多少钱,但在经济衰退大潮中,爸爸面临下岗,妹妹大学没读完就在家养孩子,所以,这份工作很重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所以,她什么都不想,完全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就喜欢在店里单纯地忙碌,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咖啡店突然关门,女孩突然失业。一边是家人因她失业而陡然紧张的经济状况,一边是整天忙于推销、运动以及各种夸夸其谈的、多少有点不靠谱的男朋友,无奈和无聊中,生活竟然开始了新的一页。在求职中心,面对各种杂乱的就业机会、进行各种尝试后,她找到一份伺候人的工作——陪伴和帮助一位身体残疾者。“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做那些!”可是,你别无选择,否则小说就没法继续了。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一种矛盾的推动,顺风顺水何来情节?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能想到她将要陪伴的那个残疾人一定就是小说男主角。果然。事实是,那个高富帅果然富和帅,但不高,因为他完全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严重瘫痪,只有脖子以上可以动,手指可以轻微弯曲。两年前,他因意外事故脊柱受损,才致残如此严重。在此以前,他是金融精英,在小城一座城堡里长大,英俊潇洒,完美的钻石王老五。他从生活的顶峰跌落到低谷,两年中多次尝试各种自杀,所以,她被他的母亲聘用,以照顾他生活为名,实则看护、防止他自杀。接下来的情节和读者能想象的基本一致。一开始两人自然是矛盾重重、磕磕碰碰,直到最后互有好感,心生爱慕。这时候对女孩来说,做这份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高薪,而是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而这时候,男孩的心愿是——猜,是什么?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努力活下去?错。大团圆的结局总是能讨好读者,却不见得引人深思。他最终,还是选择死亡。因为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利不让自己的生命那样无奈痛苦地活在轮椅上,他选择像样地死亡,而不是不像样的活着。因为没人有权利让他那样活着,就算他已经很爱她,她也没有那种权利。在父母的万般不舍和她的愤怒不解中,他还是决定安静离去。不过,和女孩的六个月接触中,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不再是在小城里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就好,而是想要走出去看看,让自己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更大自由。他用遗产留给女孩不少财富,不是为了让她从此有钱,而是希望她可以不必为了家人、男友而活_换一种活法,独立,自由,自我。等于说,他把自己原来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对生活意义和质量的期待,留给了她。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改变了另一个生命的深度、广度和可能的未来。小说结尾处,她坐在巴黎一家他曾经极为赞赏的咖啡店外,过着他的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让我觉得喜欢的,并不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框架。更多是它传递出的一种对“活”的思考。在汉语语境里非常经典的余华小说《活着》,表达出一种无论无何都要活下去的人生哲理。而在这部小说里,好像正好相反,男主角最终选择了“不活”,而在“不活”之前,改变了他人的“活”的状态。不同的选择,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反映出一种观念的差别。对于我们深爱着又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无论是爱人、亲人还是友人,我们必然会做的一定是激励、鼓励甚至刺激他或者祈求他勇敢地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战胜困难、战胜苦难、战胜一切不管是什么只要阻碍了他生活的东西。但真实的生活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你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的。“你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这样的励志常用语,说着和听着都很解气、很豪气,但事实上,我们确实面对不止一个敌人。或者说,那个叫做“自己”的敌人,有时候真的非常强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依然还是没有战胜他。这时候,在继续鼓励之外,对于最爱之人,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尊重。能理解最好,不能就尊重他的选择。作为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我常在晚上睡觉前忍不住气急败坏一场,无非是因为他磨蹭喝奶、磨蹭脱衣服、磨蹭讲睡前故事、磨蹭睡觉。我心里当然明白,一个四岁孩子,他只是想玩而已,只是每天都不舍得和美好的一天告别而已,而这正是因为他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很有趣。我其实没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九点上床。为什么要九点上床呢,明明睡觉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曾这样问过——孩子往往能说出真理一般的童言童语——“妈妈我不困啊,我还想玩积木,为什么让我睡觉?”他说的多么有道理!可我还是装作真理完全在自己这边的样子大声说,“因为明天要上学!睡晚了又起不来!”他问了我A,“不困为什么要睡觉”,我说的是B,“明天要上学”。我答非所问,是多么不讲道理。而且我以气急败坏的语气语调怒吼,用音量和音色伪装自己很有道理。小说里,他的父亲母亲,他开始喜欢的这个女孩,每个人都在给他一种无形的情感性的压迫——你为什么不能为我们活着,哪怕忍受千辛万苦?因为我们爱你!如果没有你,我们很痛苦、我们活不下去!可是,爱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战不不胜的理由。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他愿意,当然有权选择哪怕痛死、种种不堪,也要为了爱的人而活;然而,如果他不愿意,谁又有权利让他选择为别人而活?人世间有很多伟大的亲情、爱情奇迹,展现出人们如何为了家人、亲人而受苦受难地活,这样的人和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敬佩,但——那必须是他们自我的选择,否则,谁又有权利以爱的名义,让他人为了自己而受苦受难地活?所以,爱,不管是什么理由和形式,都没有权利成为别人的生命枷锁,无论它有多温柔甜蜜。这其实是我喜欢这部小说最核心的原因吧——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常识,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任何他人有权决定他人的生命。哪怕是父母对子女、爱人对爱人。从这么大的生死话题里出来,还可以补充的是,小说的叙述语言干净、清爽,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关于女主角的感受方面,尤其出色。这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一名女性。好吧,谈到作者,她叫jojo moyes,英国人,从记者跨到小说家。这是她第九部作品,刚完成时她曾想到这种涉及辅助死亡的题材太敏感,也许没什么出版社愿意出。没想到,作品在英国甫一出版就立刻被读者关注,一直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缔造前所未有的畅销奇迹。英国最大的读书俱乐部理查德•茱蒂给了它热情推荐,英国亚马逊读者给予其压倒般的全五星好评。不过,我不是因为提前知道它畅销才买来读的,相反,仅仅是因为购买时它价格较低。读完觉得好再去搜作者、作品信息,惊讶地发现——我随手找到的一本书,竟然好评度那么高。如果这么长的评论文字,你也已经读到了这里,说明你多少被我以上所说打动了一些,是吗?可是,有没有转念一想,全英文呢,算了,不敢碰?那么,好消息放在最后——已经有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它,用的书名是《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吧,对这个中文名不太满意,吼吼),可以买来一读。而且,汉译版价格可比原版优惠多啦!不过,作为没看汉译版本的人,就不对翻译质量打包票啦。
有用 148
没用 12
7
偶遇雨
2018-12-19 19:51:06
写的真的太好了,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读这本小说。读完在看一遍你的评论。可否能推荐几本其他的英语小说,谢谢?
《Me Before You》:该如何尊重一个生命
cinderella
Me Before You
allstar50 main-title-rating
2015-04-14 11:34:1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Me Before You》是完整读完的第三本英文小说,当然是在借助kindle的词典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在读完之后的两个月里,但凡遇到同事、朋友、学生、同学聊起书,一定会推荐的一本。突然变得这样忍不住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所以,可以谈谈它。这是一本爱情小说,高富帅和矮穷矬女孩之间。很像一部又一部大同小异的韩剧,而且是读开头部分就能想到故事大概的那种。有一个姑娘,平平常常,在英国某旅游小城的咖啡店帮工,每月挣不了多少钱,但在经济衰退大潮中,爸爸面临下岗,妹妹大学没读完就在家养孩子,所以,这份工作很重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所以,她什么都不想,完全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就喜欢在店里单纯地忙碌,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咖啡店突然关门,女孩突然失业。一边是家人因她失业而陡然紧张的经济状况,一边是整天忙于推销、运动以及各种夸夸其谈的、多少有点不靠谱的男朋友,无奈和无聊中,生活竟然开始了新的一页。在求职中心,面对各种杂乱的就业机会、进行各种尝试后,她找到一份伺候人的工作——陪伴和帮助一位身体残疾者。“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做那些!”可是,你别无选择,否则小说就没法继续了。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一种矛盾的推动,顺风顺水何来情节?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能想到她将要陪伴的那个残疾人一定就是小说男主角。果然。事实是,那个高富帅果然富和帅,但不高,因为他完全只能坐在轮椅上——全身严重瘫痪,只有脖子以上可以动,手指可以轻微弯曲。两年前,他因意外事故脊柱受损,才致残如此严重。在此以前,他是金融精英,在小城一座城堡里长大,英俊潇洒,完美的钻石王老五。他从生活的顶峰跌落到低谷,两年中多次尝试各种自杀,所以,她被他的母亲聘用,以照顾他生活为名,实则看护、防止他自杀。接下来的情节和读者能想象的基本一致。一开始两人自然是矛盾重重、磕磕碰碰,直到最后互有好感,心生爱慕。这时候对女孩来说,做这份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高薪,而是为了给他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而这时候,男孩的心愿是——猜,是什么?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努力活下去?错。大团圆的结局总是能讨好读者,却不见得引人深思。他最终,还是选择死亡。因为这是他的权力。他有权利不让自己的生命那样无奈痛苦地活在轮椅上,他选择像样地死亡,而不是不像样的活着。因为没人有权利让他那样活着,就算他已经很爱她,她也没有那种权利。在父母的万般不舍和她的愤怒不解中,他还是决定安静离去。不过,和女孩的六个月接触中,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不再是在小城里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就好,而是想要走出去看看,让自己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更大自由。他用遗产留给女孩不少财富,不是为了让她从此有钱,而是希望她可以不必为了家人、男友而活_换一种活法,独立,自由,自我。等于说,他把自己原来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对生活意义和质量的期待,留给了她。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改变了另一个生命的深度、广度和可能的未来。小说结尾处,她坐在巴黎一家他曾经极为赞赏的咖啡店外,过着他的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让我觉得喜欢的,并不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框架。更多是它传递出的一种对“活”的思考。在汉语语境里非常经典的余华小说《活着》,表达出一种无论无何都要活下去的人生哲理。而在这部小说里,好像正好相反,男主角最终选择了“不活”,而在“不活”之前,改变了他人的“活”的状态。不同的选择,我觉得没有对错之分,反映出一种观念的差别。对于我们深爱着又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无论是爱人、亲人还是友人,我们必然会做的一定是激励、鼓励甚至刺激他或者祈求他勇敢地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战胜困难、战胜苦难、战胜一切不管是什么只要阻碍了他生活的东西。但真实的生活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你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的。“你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这样的励志常用语,说着和听着都很解气、很豪气,但事实上,我们确实面对不止一个敌人。或者说,那个叫做“自己”的敌人,有时候真的非常强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依然还是没有战胜他。这时候,在继续鼓励之外,对于最爱之人,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尊重。能理解最好,不能就尊重他的选择。作为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我常在晚上睡觉前忍不住气急败坏一场,无非是因为他磨蹭喝奶、磨蹭脱衣服、磨蹭讲睡前故事、磨蹭睡觉。我心里当然明白,一个四岁孩子,他只是想玩而已,只是每天都不舍得和美好的一天告别而已,而这正是因为他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很有趣。我其实没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九点上床。为什么要九点上床呢,明明睡觉是他自己的事?他也曾这样问过——孩子往往能说出真理一般的童言童语——“妈妈我不困啊,我还想玩积木,为什么让我睡觉?”他说的多么有道理!可我还是装作真理完全在自己这边的样子大声说,“因为明天要上学!睡晚了又起不来!”他问了我A,“不困为什么要睡觉”,我说的是B,“明天要上学”。我答非所问,是多么不讲道理。而且我以气急败坏的语气语调怒吼,用音量和音色伪装自己很有道理。小说里,他的父亲母亲,他开始喜欢的这个女孩,每个人都在给他一种无形的情感性的压迫——你为什么不能为我们活着,哪怕忍受千辛万苦?因为我们爱你!如果没有你,我们很痛苦、我们活不下去!可是,爱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战不不胜的理由。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他愿意,当然有权选择哪怕痛死、种种不堪,也要为了爱的人而活;然而,如果他不愿意,谁又有权利让他选择为别人而活?人世间有很多伟大的亲情、爱情奇迹,展现出人们如何为了家人、亲人而受苦受难地活,这样的人和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敬佩,但——那必须是他们自我的选择,否则,谁又有权利以爱的名义,让他人为了自己而受苦受难地活?所以,爱,不管是什么理由和形式,都没有权利成为别人的生命枷锁,无论它有多温柔甜蜜。这其实是我喜欢这部小说最核心的原因吧——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常识,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任何他人有权决定他人的生命。哪怕是父母对子女、爱人对爱人。从这么大的生死话题里出来,还可以补充的是,小说的叙述语言干净、清爽,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关于女主角的感受方面,尤其出色。这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一名女性。好吧,谈到作者,她叫jojo moyes,英国人,从记者跨到小说家。这是她第九部作品,刚完成时她曾想到这种涉及辅助死亡的题材太敏感,也许没什么出版社愿意出。没想到,作品在英国甫一出版就立刻被读者关注,一直高居各大排行榜前列,缔造前所未有的畅销奇迹。英国最大的读书俱乐部理查德•茱蒂给了它热情推荐,英国亚马逊读者给予其压倒般的全五星好评。不过,我不是因为提前知道它畅销才买来读的,相反,仅仅是因为购买时它价格较低。读完觉得好再去搜作者、作品信息,惊讶地发现——我随手找到的一本书,竟然好评度那么高。如果这么长的评论文字,你也已经读到了这里,说明你多少被我以上所说打动了一些,是吗?可是,有没有转念一想,全英文呢,算了,不敢碰?那么,好消息放在最后——已经有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它,用的书名是《我就要你好好的》(好吧,对这个中文名不太满意,吼吼),可以买来一读。而且,汉译版价格可比原版优惠多啦!不过,作为没看汉译版本的人,就不对翻译质量打包票啦。
有用 148
没用 12
7
(⊙x⊙;)嫌丝瓜
2016-10-25 07:59:21
写得好?
协助采集
科研进度紧迫
请联系管理员
快捷采集
节省编程时间
快捷采集,立即上手!
数据转换
网页格式转Excel
直接获得可分析的格式
应用版本:V9.0 | 更新时间:2023年8月22日 | 隐私策略 | 应用权限 | 版权所有 © 2007-2023 GooSeeker 深圳市天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08108565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4363号